“一小时巡演”安徽天长文化志愿者把欢笑送到百姓身边
2022-02-07 289
(马长青 薛永智报道)虎年的大年初五,阳光明媚。迎来了安徽省天长市2022年“一小时巡演”的春节首场演出。2月5日上午,新街镇兴隆社区的文化广场前格外热闹,来自天长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新风新街文化志愿者为社区居民送上了一场精彩的演出活动。
距离正式演出还有两小时,文化志愿者们便在紧锣密鼓地化妆、排练。“大家要有激情,把最好的状态呈现给观众。预备,走。”每次演出前,大伙儿都会集中在一起,把舞蹈队形、歌词反复练习。一名天长市文化志愿者告诉记者:“我们没有演出活动的时候,就会在文化志愿者联合会、文化馆、站内进行编排节目,坚持‘无演天天练、有演空闲练、节休抓紧练、冬春专业练’。”据了解,此次演出围绕党的十九大六中全会精神艺术化宣讲活动、移风易俗、讲文明树新风等主题排演节目,通过情景歌舞等方式,宣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一刻钟宣讲”提倡文明新风尚、宣传好家风等等,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文化惠民相结合,让现场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新时代文明新风意识。
“一刻钟宣讲”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鼓舞人心
这次在兴隆社区“一小时巡演”和“我们的节日·春节”文艺演出活动,由天长市新街镇党委、政府、天长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新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天长市文化志愿者联合会承办。活动现场,天长市新街镇还特别邀请了回娘家拜年的首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全国先进工作者马彩娣进行“一刻钟宣讲”,马彩娣结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自己的成长过程,她的宣讲如数家珍,精彩的宣讲赢得台下此起彼伏的掌声。紧接着马彩娣夫妇还为社区居民即兴表演了花鼓灯《兰花舞》和经典扬剧《鸿雁传书》选段。天长市文化志愿者联合会还特意安排书画家创造了书画作品,现场由新街镇宣传部长钱海芳及志愿者向马彩娣、王军夫妇赠送了书画作品,并且合影留念。在场的陆老伯开心地说道“这个“一刻钟宣讲”就是好,贴近生活、接地气。”
“一小时巡演” 把欢笑送到百姓家身边
2021年,天长市坚持“服务农民、服务基层”理念,脚踏实地开展文化惠民演出工作,完成“一小时巡演”和“送戏下乡”演出近800场次,惠及群众超过30多万人次,一次又一次将欢歌笑语送到百姓身边。“为新时代的乡村高歌、以实际行动践行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我们天长市每一位文化志愿者、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天长市文化馆馆长宰银国告诉记者。
据了解,天长市千秋雨露文化志愿者服务队,是天长市知名艺术表演团体。在每年的“天长春晚”群文节和“送戏下乡”活动中,千秋雨露的文化志愿者、文艺工作者们都会深入到天长的各个偏远乡村,将精彩的演出带给当地的百姓。
多年来,文化志愿者及文艺工作者们走过天长市的大大小小140多个村(社区)的乡村,就连江苏境内的高邮、扬州、南京、六合、淮安、金牛湖新区等地也都去过,还远到上海、深圳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看到老百姓脸上露出的笑容,他们就觉得这个演出十分的值。
扎根基层 以精品剧目奉献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这要求广大文化志愿者、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一直以来,天长市坚持深入基层、扎根基层,努力打造精品剧目,抓紧每年将“一小时巡演”和“送戏下乡”的有利时机,构建具有天长的特色的剧目品牌。
记者了解到,天长市文化志愿者、文艺工作者通过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获得创作灵感,先后创作出了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其中,创作宣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杨柳青小调、大鼓书、琴书、快板、表演唱、歌舞等,还根据原型来源于地方创作、编排的折子戏《相遇星空下》《不要叫我罗青天》、小品剧《大爱无疆》等等,深受广大群众喜欢。
同时,针对日益火爆的乡村休闲旅游,天长市抢抓机遇,利用滁州市江淮风水岭国家风景道建设契机,先后创作了以美丽乡村为主题的节目,到各个镇(街)、村(社区)演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还推动了当地的文化旅游业发展。天长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对文化资源的挖掘,下一步,天长市文化和旅游局、天长市文化馆、天长市文化志愿者联合会将创作更多精品剧目,通过聚焦乡村,将一系列“有温度”的作品呈现在老百姓面前。